安徽歙縣在“石牌坊之鄉”中,最為著名。歙縣始建縣于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公元前221年,孫吳時為新都郡,晉代改為新安郡,隋唐時為歙州,自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改為徽州,一直延續至清。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五朝,歙縣均為郡、州、府治所在地,是徽州地區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 特別是明、清兩代,“新安大賈,魚鹽為業”,足跡遍及全國,許多人經商致富,腰纏萬貫,年老后返回鄉里,“盛館舍以廣招賓客,擴建祠堂以敬宗睦族,立s牌坊以傳世顯榮”同時,由于徽州文風昌盛,教育發達,因此除了涌現大批富商外,又有許多人金榜題名,乃至“建殿三科撰,十里四翰林”。這些“以才入仕”、“以文垂世”者,為了光宗耀祖,流芳百世,也回鄉大造。 正由于有這兩方面的原因,所以據《安徽通志》、《新安志》、《歙縣志》等地方史志及有關資料記載,自唐宋以來,歙縣境內曾先后建有400多座師,雖歷綏千年風雨剝蝕,滄桑巨變,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82座石雕牌樓,其中節孝牌坊有37座,功名有2l座,門坊、里坊牌樓有12座,義字石雕牌樓1座,壽字石雕牌坊1座,墓道石牌坊3座。其中; 最早的是大約建于南宋德祜年(1275-1276年)前后的槐塘村的“丞相狀元牌坊”和廷于元末的郟村的“貞白里坊”。 版權屬于: 嘉祥 (http://www.shidiao136.com/) 其他人閱讀了;當前位置: > 石雕牌坊 |